hj社区海角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安徽将2020年光伏装机目标由8GW上调至11GW

发布时间:2018-12-21

12月18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的《安徽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报告》显示,2016—2017年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94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534万千瓦、2017年发电量229亿千瓦时,分别是2015年的2.4倍、2倍。2017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3051.9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497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按照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连续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72.5%,比2015年下降4.3个百分点;油品消费占17.37%、天然气消费占4.48%,非化石能源消费占5.66%,比2015年分别提高1.17、0.68和2.1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能源惠民利民成效显著。累计实施8批次216亿元农网改造升级专项工程,截至2017年底,农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5年的1.74千伏安提高到2.3千伏安、年均停电小时由26.1小时降至11.3小时。通过实施“两年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率先完成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中心村电网改造完成数量居全国首位。先行探索光伏扶贫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并推向全国,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光伏扶贫装机199.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约20亿元。
       此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高速增长。“十三五”以来,我省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创新发展方式、完善支持政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迎来爆发式发展。一是积极发展光伏发电。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和实施竞争方式配置项目的指导意见》,采用招标方式配置光伏发电规模,积极探索“光伏+”模式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各类综合应用光伏电站。探索将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发展水面光伏相结合的新路,积极推进两淮采煤沉陷区国家光伏领跑基地建设。先行探索光伏扶贫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并推向全国。积极在工业、公共建筑等各类屋顶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光伏发电装机888万千瓦,提前3年完成规划目标。二是稳步推进风电发展。注重集中式风电场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序建设平原、低丘、滩涂地区低风速风电场。统筹风能资源、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交通运输等建设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接入低压配电网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风电装机217万千瓦。三是大力推进生物质发电。我省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作物秸秆发电的意见》《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对农作物秸秆发电实施财政奖补的意见》,构建起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政策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生物质发电装机119万千瓦,居全国第4位。四是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实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并网装机19万千瓦。有序推进绩溪、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5亿元、15.1亿元,占总投资的35%、21%,稳步推进桐城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省水电装机31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68万千瓦、常规水电142万千瓦。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较好,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
       可再生能源发展受限。一是光伏发电增长减速。“十三五”以来,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光伏行业,我省光伏发电装机呈爆发式增长。电网接入和电力消纳压力对光伏发电增长的制约已经显现,加之国家光伏发电政策调整,光伏发电发展减速已成定局。二是风电项目开工率偏低。由于我省地形复杂、林地较多,且风电场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存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加之后续生态修复不及时、大规模发展下的电力消纳问题等原因,造成风电场开工率偏低,截至2017年底,核准项目开工率不足50%。三是地热能利用推广难度大。由于国家取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我省没有中央财政支持及地方财政配套,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缺乏继续推动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的积极性,浅层地热能利用推广应用难度大。
       对此,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和国家相关政策对《规划》以下目标进行调整,其中:
       调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将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目标由800万千瓦上调至1100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目标由260万千瓦上调至3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由5.5%上调至6%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由23%上调至27%。 

 来源:光伏事

hj社区海角